被亲人逐渐遗忘,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这个问题一度冲上知乎前50的热搜。里面的每一条评论回复都让人动容。现如今中国约有 1000 万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。在时间失序的世界里,他们的记忆渐渐消散,而留在时空外的我们,还要经历更多情感上的残酷体验。
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,我们在杭州金诚护理院和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,一起守护关注那些被困在时间里的长辈。希望通过他们至亲讲述真实经历,和我们医护人员以及康复治疗师与阿尔茨海默病人的相处瞬间,记录下那些关于「遗忘」的故事,让爱不遗忘。
尽管母亲渐渐遗忘,女儿依旧陪着
张奶奶在入住杭州金诚护理院之前,作为女儿的刘女士就一直担心妈妈会住不习惯,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“意外”。
刘女士的妈妈在2022年之前,就已经出现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。刘女士说,不知道什么时候,母亲减少外出,尽量让朋友和父亲接手。因为她渐渐有些记不住路了,出门之后的母亲转来转去,像一团线,散了,乱了,甚至缺了。有好几天都是好心人和街坊联系到父亲,把她接回家。
“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,老懵了”
“我见她有时候在这里一坐就是一整天,也不动”
“明明买了酱油,然后又去买,好几次这样了”
“跟她打招呼,说不认识我,都几十年邻居了”
“哦,她是傻的”
……
听到别人小声议论母亲,刘女士很是难过,更多的是心疼母亲,因此搬回来一起住。不放心母亲进出厨房,也尽量不让母亲一个人出门。刘女士说,那天如往常一样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,妈妈在付钱的时候,掏出零零散散的几张旧纸钞,数了一遍又一遍,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动着,母亲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,不断重复着把钱去除、点数、装好、再次取出的动作。刘女士眼看上班时间就要到了,情绪堆积了到顶点,开始催促和埋怨,母亲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,站在原地。
刘女士带母亲去医院检查,确认了是阿尔茨海默病,病状正在加重。刘女士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调整自己,去接受。分身乏术的刘女士起早贪黑照顾好父母,送了孩子去上学,自己还要赶着时间去上班,周而复始坚持了大半年。我们也曾问她,为何要把她送来杭州金诚护理院,刘女士说其实她对比过很多同类护理院,综合比较之后才选的这里,要不是分身乏术,谁又不想一直陪在妈妈的身边呢。这个回答,刘女士尽是道不出诉不尽的无奈,尽管张奶奶的正向反馈渐趋于无,刘女士也依旧陪着,慢慢走着。
奉若老人如双亲,让他们不被爱遗忘
我是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的一名康复治疗师,今天是我在这里工作的第52天,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,更是赵爷爷今天第26次来跟我打招呼,问我吃过早饭没有。我都耐心地一一回应。在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还有很多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,最常见的就是短时记忆的缺失。赵爷爷是入院较早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之一,他的老伴去世早,女儿们常年在外地经商,为了得到更好的疾病康复和生活照料,所以选择了我们医院。
每天早上,我都准时来到赵爷爷的床边,护工给他穿衣服,刷牙的时候,我都会在旁边给他唱歌,这样通过条件反射,来帮助他意识到,哦,这是起床的时候,这是刷牙的时候。直到我坚持的第41天,看到我来,赵爷爷都会调侃说到:“你来晚了,我已经刷好牙了”。
康复上,带他去做肢体康复训练、认知障碍康复训练,医院也会不定期开展老人茶话会,赵大爷偶尔客串一把主持人,说话偶尔重复,忘词,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也顺利完成。
生活上,陪他聊家常,也安排他做一些轻松的杂活,比如让他专门负责打理一盘花草,监督隔壁李大爷有没有按时做康复训练,然后向我汇报。赵大爷每一件事都做得有模有样,还得到了医护人员和护工人员的夸赞。赵大爷脸上挂着自豪的笑容,他的身上似乎散发着光。赵爷爷也有沉默伤感的时候,他是在想念老伴,也想念儿女。害怕被这些最爱的人遗忘。我每天都会抽时间给他拍照记录日常生活,时不时拿出来跟他一起回忆,让赵爷爷的回忆中尽可能不那么多空白。
作为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的一名康复治疗师,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阿尔兹海默病人群和患者家属们的呼喊—我们需要帮助!患者在生活上出现很多问题,需要照护者不厌其烦的回应同样的问题。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。同时还要耐心照顾起居生活,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挑战。生活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病情的发展,所以我们通过认知康复训练、作业康复训练以及体能锻炼等。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,改善疾病的症状,用心理干预的方式来缓解他们内心的敏感和不安。尽可能地让患者早日回归生活,重返社会。
走进阿尔兹海默患者们的生活,倾听关于过去的“声音” ,虽然记忆里有许多“空白”,但有些“遗忘”会与“一些不太美好的过去”产生和解。留在记忆中的是最爱的部分——简单 美好!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,还有很多这样的患者,有着不同的故事。让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,让他们不被爱遗忘。